夏至草木香

2025年07月08日 副刊 文章字数:1137 文章浏览数:

周永兰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然而,一想到酸甜可口的麦李子,糯香粘牙的煮包谷,冉冉生香的荷塘,还有洁白的四照花、淡紫的醉鱼草、金黄的蒲儿根……这点儿热,太值得了。
  一方山水养一方草木,一方草木养一方人。夏至刚过,外地的李子就出现在水果店里。个大色鲜,很是诱人,可是老汉中人吃不惯,总觉得缺点什么。缺什么呢?也许是汉江水的灵秀,也许是秦巴山的厚重,也许是千年汉文化的幽香。汉中本土李子终于成熟了,站在树下满心欢喜采摘时,我突然明白,之所以情有独钟,还因为这份与自然相融的舒畅。晨光下,一颗颗麦李子青中泛黄,蒙着浅浅的白霜。稍稍用力一捏,便噌地裂开,露出鲜嫩的果肉。山风劲吹,草香阵阵,大口吃着被阳光浸透的李子,十分惬意。
  热风送来了包谷的香气。暑气催发出满地包谷浓烈的草木味,热烘烘地直往人鼻孔里钻。掰包谷要趁早,大太阳底下进包谷地,待不了多久便觉得湿热憋气,似乎脚下的泥土、身边的包谷都在吸取自己的水分,尤其是被包谷叶片划伤的胳膊和手腕,经烈日暴晒,汗水一蜇,又疼又痒,很是难受。
  或许正因为炙烈的阳光和泥土的芬芳,这时的包谷格外香。煮包谷、包谷馍、包谷搅团,咋做都好吃。还有一种吃法是我的独创:清炒玉米粒儿。在乡村小学教书的那些年,包谷成熟的时候,常有学生给我送包谷棒子。山村的夏夜寂寥漫长,闲来无事便琢磨着吃。把包谷粒搓下来,像炒菜那样,加上油盐清炒,最后淋小半碗水焖熟。晾凉后当零食,甜中带咸,筋道耐嚼,是夏夜伴读的佳品。
  小暑的天,孩儿的脸。刚才还是烈日当空,不多时便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仿佛有人扯断了天上的珠帘,雨点儿噼里啪啦往下掉。山林里、田野上升腾起云雾,那是水气、土地的热气和草木的香气。此时的荷塘,是生动如“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还是比“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更活泼有趣?真想跑过去看看。
  雨过天晴,最迷人的也是荷塘。荷叶上滚动着圆圆的雨珠,映着彩虹,发出炫目的光。似乎刚才下的不是雨,而是天上五彩瑶池的仙露洒落人间。支支荷花袅袅婷婷,经过这场甘霖的滋润,更是清丽出尘,清芳四溢。这样清雅的夏日之美,触动过多少草木之心!千年前大宋王朝里寂寂无名的他,曾曼声低吟“过雨荷花满院香”;同时代名噪京师的他,曾挥笔写就“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时光在流逝,世界在变迁,不变的,是山水的深情,是草木的清香,是一颗颗洁净清明的草木之心。
  小立荷塘侧,荷香隔岸闻。
  有蝉鸣。似乎就在窗外,又似乎很远。晚风送凉,草木送香,它是在欢乐地高歌吧?我也怡然,室内虽然酷热,但身下有竹席,手中有蒲扇,身畔有花香,扇轻摇,风徐徐,草木香气沁身心。恍惚中,我成了那瓶里的一枝山花,叶间的绿静静流淌着,瓣上的香悠悠浮动着,与蝉声,与远山,与天地间的草木香气,相融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