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万家门 解百姓忧

——城固县创新开展“惠民进万家·服务零距离”工作侧记

2025年07月09日 县区亮点之魅力城固 文章字数:2641 文章浏览数:

通讯员 熊坤 胡鸿亮


  “现在干部每周都来唠家常,帮着解决菜地灌溉、婆媳矛盾这些事。他们心里一直装着咱老百姓。”城固县桔园镇刘家营村张阿姨的感慨,道出了该县创新开展“惠民进万家·服务零距离”活动带来的真切变化。
  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全力做好基础性、日常性、预防性工作,切实把“一人一户不出问题”兜准兜牢落到实处,今年2月开始,城固县创新开展“惠民进万家·服务零距离”工作,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线上线下协同的服务体系,通过干部下沉、网格管理、矛盾调处等方式,累计走访群众17万户,收集群众需求4.65万余条,均已研判分类并交办处理,让群众办事少跑腿、诉求快响应、难题不出村,真正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县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显著增强,为“建设生态城市、打造西部强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靠前服务 按需点单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敲门”,从“层层转办”到“现场速办”,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关键在干部作风之变、机制创新之变。
  该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创新开展“惠民进万家·服务零距离”工作,强化源头治理、多元解纷,通过优化网格管理、整合资源力量、完善制度机制,做到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入户调查、建立台账、分类交办、核实解决、跟踪回访,5个步骤环环相扣、依次推进;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民生保障、纠纷调处、困难救助、其他需求,5个方面153项具体需求,涵盖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方便群众反映诉求,该县制定《群众需求填写表》,群众“按需点单”,以镇为单位建立群众需求分类台账,更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便捷可及的靠前服务。
  统筹镇村干部、网格员、维稳工作组、志愿者等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通过“敲门行动”“双报到”等,开展拉网式入户走访,深入城镇社区和田间地头,叩响千家万户的房门,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听心声,逐户填写《群众需求填写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回应民盼,将民生温度穿透“最后一扇门”,让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末端落实,科学划分村、组网格,就地解决镇村权责和能力内的群众需求。同时,突出组团化施策惠民利民,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难点堵点,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对政策框架范围内应由县级部门协调解决的,依据工作职能向部门进行交办,共智共力打出惠民政策落地落细“组合拳”。
  

创新模式 促进治理


  在该县龙头镇龙头社区,一场开在梁大妈家中的特殊“庭审”引人注目。由司法所、派出所和社区组成的调解专班,在梁大妈家中摆开“说事大院”,调解员现场解读法律条文、网格员梳理历史脉络,最终促成双方签订和解协议。“要不是调解员上门调解,我这心里的疙瘩怕是这辈子都解不开。”梁大妈握着网格员的手连连道谢。这是该县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的一个缩影。
  该县依托17个文明实践所、277个实践站、35个实践基地、121个实践点,吸纳百姓名嘴、先进模范、青年骨干、婚庆司仪等力量,组建移风易俗宣讲队180余支,采取政策理论微宣讲、法制教育微课堂、好人模范微访谈、小品快板微文艺相结合方式,开展专题宣讲1206场次、参与群众6万余人次。建强用好584个“说事大院”,通过“讲政策、诵经典、传善行、兑积分、聚民意”五个环节,引导群众把自己的需求摆出来,晒一晒、评一评,在“说事”中传理论讲政策、兴文化树新风、聚民心解民忧,真正实现“有结能解、有难能帮”。
  该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网格化管理+群众自治”模式,让服务精准触达“神经末梢”。积极协调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五老人员”参与群众服务事项,组织各单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编入社区网格担任兼职网格员,推动“权、责、利”相统一的网格化管理。
  同时,聚焦“一小一老”等重点领域,不断筑牢社区与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合体”,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新格局。
  

保障民生 幸福可及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关心和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是开展“惠民进万家·服务零距离”的最终目的。在城固,一件件民生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年“三夏”期间,持续干旱天气导致该县五堵镇金牛村饮水出现临时性困难,镇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联系县消防救援大队,通过消防车拉水的方式,给该村新建的临时储水池放水。针对居住比较分散的饮水困难户,村上安排专人用三轮车每天挨家挨户送水一次,保证群众做饭、洗衣等生活基本需求。
  在该县三合园区陕西丁爻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城固本地员工占比超90%以上,许多家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我们二期投产后将提供1500个岗位,优先吸纳本地群众。”该公司副总王敏的介绍,折射出城固县“人社工作进园区”的成效。今年以来,该县收集县内30家重点企业岗位4000余个,密集开展“就业援助”“春风行动”等系列招聘会29场次,为县内企业推荐用工2050余人,全力做好县域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现在设立了便民市场,我们有了固定的摆摊场所,不再东奔西走。既方便了我们的销售,也方便了市民的购买。”石家坝市场南路便民市场的摊主赵红卫说。市民王女士一边选购樱桃一边说:“我住在这附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农户采摘的新鲜水果、蔬菜,管理人员经常在这里维持秩序,摊位摆放得比较整齐,地面上基本都很干净。”该县在城区范围内设置19处夏秋季瓜果蔬菜临时销售点、预设800余个临时摊位,既解决了菜农“卖菜难”的问题,也让群众买菜更方便。
  该县持续完善绿色出行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场3座,新增停车位868个、充电桩115个,有效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与此同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民生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新建口袋公园8个,新增绿地面积3600平方米,满足群众休闲健身需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县累计新建或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6573座,新建及改造提升城市公厕11座,不仅解决了市民如厕难题,还提升了厕所的卫生环境和整体设施水平,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从“指尖政务”织密服务网络到“网格治理”激活基层效能,从“一网通办”破解民生难题到“产业赋能”激活发展动能,城固县以“硬仗硬打”的攻坚姿态,将“惠民进万家”的理念转化为“服务零距离”的实际行动。当群众的点赞声回荡在村落田野,当信访的“愁容”转为和解的“笑容”,这座小城正用民生温度丈量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让服务的“最后一米”成为幸福的“第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