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坚守,她让“军嫂”二字写满担当
2025年07月11日 家庭
文章字数:1400
文章浏览数:
记者 曹娜
秦巴山脉褶皱里,宁强县大安镇的晨雾总比别处散得晚些。天刚蒙蒙亮,张小燕轻手轻脚地掩上房门——灶台上的粥正咕嘟冒着热气,公公的药盒分装妥当,两个孩子的书包并排挂在门后。这样的清晨,她重复了数年。
从成为军嫂的那天起,她的时间总是被分割成精确的刻度:7点送孩子上学,8点到办公桌前开始一天繁杂的工作。若用镜头扫描张小燕的日常,画面必然“超载”:办公室电脑屏幕上未写完的防汛工作总结还亮着光提醒,厨房电砂锅里咕嘟冒泡的排骨汤飘着暖香,两样事在不同空间里悬着,等她分身来收束这头的思绪、那头的火候。
从军嫂到乡村工作“多面手”
“军嫂的‘军’字,是军人的军,也是军令如山的军。”她笑称,自己练就了“三头六臂”。夫妻俩结婚多年聚少离多,她一人默默地承担着家中的一切,操持家务,照顾年迈的公婆,抚育两个孩子,用柔弱的双肩默默地支撑着这个温暖的家。
作为一名乡村协理员,乡村振兴、农业补贴、低保医保等政策的入户宣讲;协助组织村上各项公共服务活动;走访农户了解实际需求,建立特殊群体(留守老人、儿童等)台账;撰写工作总结、会议记录及简单的项目申报材料;配合开展防汛抗旱、疫情防控等应急工作……村里各项工作,都有她的身影。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张小燕为人处世的原则。她遵章守纪、认真负责,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同样,她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也是井井有条。村里人都说,这是个家里家外一把抓的好女人。
家是他的后方而她是家的脊梁
有了妻子张小燕的支持,丈夫何彦飞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家卫国中,在部队多次荣获嘉奖以及个人三等功。而张小燕在家里,则是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扮演好一个职业女性和贤妻良母的角色。

家人生病,她瞒着丈夫独自照顾老人;孩子半夜发烧,她独自一人带孩子去医院输液……而这些,她从来都没有和何彦飞提及,还是何彦飞回家探亲时才听家人说起。当丈夫愧疚地说起时,她只简单说了一句:“这些困难我能克服,你安心在部队工作。”
这份坚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源于夫妻间的双向滋养。2017年她生小孩,不巧公公同一时间生病住院。丈夫何彦飞休产假一个月,楼上楼下两边跑,同时照顾父亲与妻儿。他对张小燕说:“事情发生了,我们就勇敢面对,保持积极的心态。”军人丈夫这种坚毅的特质影响了她。何彦飞回部队后,刚坐完月子的张小燕就和婆婆一起,一边带孩子一边照顾生病老人,其中辛苦可想而知。但她说:“家里的事总要有人做,他在部队保家卫国,我在家里把日子过好,都是本分。”
从离别到相守的双向奔赴
军婚最难的除了离别,还有重逢后的磨合。正如张小燕所说:“有的夫妻相互为难、彼此拖累,最终满身泥泞;而有的夫妻相互扶持、携手前行,最终都成为了最好的自己。”2023年何彦飞转业回乡,安置在隔壁乡镇工作。距离十几公里经常可以回家,张小燕觉得自己一下有了主心骨。家里的大事小情夫妻俩共同分担,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一家人生活有了质的变化。
这个习惯用“报告”句式说话的丈夫,第一次接孩子放学就记错了年级。深夜,张小燕发现他在书房翻看孩子的作业本——第二天坐在灯光下辅导上小学的孩子写作业,成了全家人最温暖的画面。
采访结束时,张小燕教孩子用橡皮泥捏解放军,何彦飞在旁指导如何捏出正确的军姿。这个场景恰似他们的生活:她用柔韧托举日常的琐碎,他用刚毅勾勒远方的轮廓。2023年,张小燕家庭荣获“2023年度汉中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4年,获评陕西省“三秦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