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妒火中烧 不如静心磨砺

—— 读《草船借箭》有感

2025年07月11日 小作家 文章字数:1245 文章浏览数:

留坝县城关小学五(2)班 唐曼旎 指导教师 张建萍


  书,宛如一片浩瀚无垠的知识海洋,引领着我尽情遨游;又似一位默默奉献的智慧导师,毫无保留地传授着无尽的知识;更如一面神奇的镜子,清晰地折射出社会万象与人类的熠熠光辉。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憧憬,我轻轻翻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笔下那部气势恢宏的《三国演义》。一行行灵动的文字跃入眼帘,仿佛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瞬间印入心间,从此深深烙印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尤其是书中《草船借箭》这一经典故事,更是令我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华,处心积虑地设计刁难,要求他在短时间内造出十万支箭,还不给他任何推脱的余地。而诸葛亮凭借着超凡的智慧与神机妙算,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成功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并如期交付,让周瑜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文中的周瑜,是一个典型的心胸狭隘、善妒之人。他满心满眼都是对他人的妒忌,一心只想陷害比自己优秀的人,可最终他的诡计被诸葛亮识破,落得个狼狈不堪、下不来台的下场。反观诸葛亮,他简直是智慧与谋略的化身,堪称神机妙算。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精准算准了三日后江上必定会有大雾,为借箭创造了天时条件;他顾全大局、深明大义,清楚地知道孙刘联军即将与曹军交战,此时内部绝不能产生矛盾,否则一旦被曹操知晓,整个战局都将陷入被动,满盘皆输,正因如此,他毅然答应了周瑜看似刁难的请求;他更深谙人心,了解鲁肃为人忠厚老实,绝不会将自己的计划泄露出去,也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在面对大雾弥漫、虚实难辨的江面时,必定不敢轻易派兵出击,正是基于对这些人心的准确把握,他才得以轻轻松松地借到箭。
  当读到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时,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焦急万分,不停地暗自思忖:万一他失败了可如何是好?同时满腹疑惑:时间如此紧迫,任务又如此艰巨,他为何还要立下军令状呢?真让人捉摸不透他到底有什么打算。而读到“周瑜很高兴”这句话时,一股厌恶之情油然而生。可以想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肯定是夜里做梦都会笑出声来。周瑜为何如此高兴?原因很简单,周瑜妒忌诸葛亮已久,早已处心积虑地设下陷阱,表面上是在讨论军事,实则暗里精心谋划着如何陷害诸葛亮。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刻地悟出一个道理:与其在妒忌他人中消耗自己,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我提升上,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我们应当像诸葛亮一样,拥有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去包容世间万物,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好的评价或是他人的恶意诋毁时,不要理会,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教师点评:文章开篇精彩,运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书的意义,引出《三国演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对周瑜、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细致入微,从多角度解读人物性格特点及行为动机,展现出对故事的深度理解。阅读感受部分情感真挚动人,随情节自然起伏。尤为可贵的是,小作者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周瑜的妒忌中,提炼出对个人成长与处世智慧的感悟,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