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关切事 精准施策暖民心
——略阳县推行“解扣工作法”办好民生实事
通讯员 秦文璐 雷鸣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心结需一方良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略阳县坚持开门办教育,各级党员干部将群众的“心头疙瘩”“急难锁扣”作为发力点,以“解扣工作法”为抓手,一体推进学查改,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一个背包,翻山越岭解“心扣”
一大早,黑河镇派出所民警吴钊就挎着民生警务包出现在该镇五郎坪村陈家坝组,包里装着相机、宣传页,随时为村民送上所需服务。“别看陈家坝组不大,只有80来户,但是走一圈下来也得大半天。”吴钊说,这条路,他走了13年。背着包走村入户,也成了黑河派出所民警的标志。
今天他有一项特别的任务,给一位老人拍摄证件照。83岁的丁奶奶腿脚不便,身份证丢失后,到派出所换证成了她心里的疙瘩。了解情况后,吴钊立即背上相机赶到老人家里,还特地带上白色布单,为丁奶奶拍照用。老人看到照片后,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事情办完,也不能抬腿就走,得再坐会儿,听听周围村民的烦心事,一个个“疙瘩”在面对面地沟通中化解,群众的笑脸成了最好的答卷。
在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的大山里,办事“翻山越岭跑断腿”是群众的痛点。黑河派出所立足地广人稀的实际,规定每位民警每周至少两天走村入户,记录民情日记,同时配备专用背包,提供户籍办证、安全宣传等上门服务。针对偏远山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推出“流动小课堂”,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向村民普及安全知识。
“大山里少有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更多的是服务乡亲的琐事,但是只要是关系群众的事情,都是我们的心头大事,都要把它办好。”吴钊说。日复一日的坚守,上万条基础数据的采集、近千条民意的整理,黑河派出所用脚步丈量出基层公安的敬业与温度。
一键预约,专业护理解“急扣”
“一次性无菌导尿包、引流袋、手套……”略阳县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师王甜再次核对护理包中所需物品一个不少。下班后,她要前往敬老院,为卧病在床的杨大爷更换尿管。
这套上门护理服务,正是略阳县中医医院近期开通的“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在开展学习教育中,医院调查发现行动不便患者的护理难是突出“扣子”,为此医院推出该项服务。患者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略阳县中医医院”,点击“上门护理”,即可一键预约专业护理服务。目前,首批上线推出的耳穴疗法、中医刮痧、灌肠等8项服务涵盖管路维护、中医适宜技术等领域,后续将逐步推出糖尿病足护理、PICC等特色项目。
这“解扣子”般的便利,源于该院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改进服务的指南针。“对于很多行动不便的患者而言,出院并不代表治疗结束,他们仍需护理服务,互联网上门服务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王甜说,她们会根据预约时间到患者家中,对其进行病情评估、慢病护理,让患者足不出户享受和医院一样的治疗。
全员发力,用心用情解开民生“连环扣”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解决,一个个“心头扣”的化解,正是该县以“解扣工作法”贯穿始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落实的生动实践。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县坚持将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扣子”来解,构建“头雁引领+全域覆盖+特色创新”学习体系的同时,更将“解扣”的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深层。
县委、县政府紧扣群众看病就医、老年助餐、校园餐管理、殡葬改革等群众关切事,将其视作需要系统化解的“连环扣”。县委班子带头践行“四下基层”,35名县级领导领衔40个课题,深入基层调研近200次,现场解题114个,为精准“解扣”摸清实情、找准症结。建立“重点民生事项清单”,锁定10件民生实事,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确保“扣子”有人解、解到位。统筹15个部门48项专项救助资源,打破壁垒,形成合力,解开涉及多领域民生问题的“复杂扣”。取消全县23家公立医院门诊预交金,建成15家老年人助餐点,制定严格的校园餐专账管理和内部审计制度,每一项务实举措,都直指一个具体的民生“锁扣”。
从民警背包翻山越岭解“心扣”,到护士一键上门解“急扣”,再到系统施策解好“连环扣”,略阳县始终以群众需求为“锁眼”,用情用力打磨每一把“钥匙”,以小切口、实举措、准发力,将一个个“问题清单”变成“成效清单”,一幅幅民生愿景化为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