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映初心 枝叶总关情
—— 我市在开门教育为民服务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2025年07月15日 要闻
文章字数:1883
文章浏览数:

记者 张玉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始终将“开门教育”作为重要法宝,坚持俯身听民意、聚力解民忧,把学习教育激发的政治自觉,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强劲动力。通过畅通渠道、聚焦问题、狠抓整改、亮出实效,使一批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作风建设的成果正日益可感可及。
“民情日记”记冷暖,闭环督办解难题
“上次在12345热线反映小区水压不稳,没多久就有人来检查维修,现在用水舒心多了。”汉台区七里街道居民刘红波感受到的变化,源于在开展学习教育过程中,我市建立的《民情日记工作台账》。专门组建的民情日记工作小组,一面畅通与市委督查办、市信访局、市数据局信息共享渠道,一面紧盯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市级信访接待大厅、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受理的民生诉求,专门“打捞”那些群众反映强烈、存在风险隐患的“棘手事”。
这些被筛选出的重点民生事项,被一一记录在册。工作小组实行“日核查、周汇总、月分析”,每天梳理进展形成《日报》,每周研判风险发出《周报》,每月深度分析报送《月报》。近300件群众身边的烦心事被纳入台账,件件有人盯、项项有回音。对于办理难度较大、超过办理时限、群众反复反映等“难啃的硬骨头”问题,专班直接开赴现场核查督导,40余件复杂事项得到穿透式解决。
“这个月打12345热线,感觉问题解决得更快了。”南郑区中所街道居民党小江的感受在数据上得到印证:6月份,我市12345工单回复率、解决率、满意率相比5月份均有提升。其中,回复率由98.71%增长至98.85%,增长0.14个百分点;解决率从87.20%增长至90.61%,增长3.41个百分点;满意率从95.90%增长至96.12%,增长0.22个百分点。这背后,正是“首接负责、精准派单、定期调度、限时办结、双向反馈、严督实考”闭环机制的强力运转。
窗口吹来“便民风”,服务升级体验新
走进政务服务单位,变化悄然发生。综合服务窗口、专业服务窗口布局清晰,潮汐窗口应对人流高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处理疑难杂症。学习教育中,我市深入推进市级政务服务“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改革,召集15家市级部门窗口单位,开展窗口单位优服务专项提升行动。一批经过20余次综合业务培训、5场业务考试、8次礼仪培训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已在各个窗口上岗。
“您好,请问办什么业务?”“请稍等,马上为您处理。”“请带好您的材料。”——窗口推行的“三声”服务和礼仪“七步法”,让办事群众感受更温馨。在市医保经办中心,月结模式申报到拨付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在市养老保险经办处,转移业务办理时长从1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在银行便民服务点,购房者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就可在线完成贷款审批、抵押登记等多个环节,实现住房公积金贷款一站式受理。在婚姻登记处,新推行的“全国通办”服务为新人15分钟就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此外,为全流程体验政务服务效果,精准发现存在问题。我市还组建多个暗访小组,对全市11个县(区)的政务服务大厅、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25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及12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进行暗访检查,倒逼服务优化。
执法戴上“紧箍咒”,涉企检查更阳光
“以前担心检查多、标准不一,现在政府网站能查检查事项,感觉透明多了。”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市政府网站开设了“涉企行政检查公示”专栏,36家市级执法单位和890余项检查事项一目了然。
“最明显的变化是,执法更规范了,企业心里更有底了。”企业的直观感受,是建章立制的成效初显。为规范执法行为,我市创新制定和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办法。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到涉企行政处罚“三书同达”制度,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非现场执法办法到执法人员评议资格管理,这些涉企行政执法长效工作机制,不仅在学习教育中提升了企业满意度,更把执法权力狠狠地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检查次数明显少了,生产经营干扰变小,我们更顺心了。”这是不少企业的共同感受。为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市、县两级部门制定了500余个2025年度跨部门联合抽查计划,联合检查实施比例达到75%,检查结果公示1100余条。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市场、旅游市场、农资市场等重点监管领域,创新探索推动“一业一查”(即整合同一行业涉及的多部门检查事项,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开展一次性联合检查)监管新模式,有效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
从闭环督办的民生诉求到高效运转的政务窗口,从阳光透明的执法清单到减负增效的制度创新,在天汉大地上,学习教育的清风正化作润泽万物的活水。它流淌在民情日记的字里行间,奔涌在为民服务的效能提升中,更彰显于涉企执法的规范有序里。当作风建设的成果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学习教育”便不再是一次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而是化作可触可感的实际成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