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荣获全省耕地保护优秀等次
2025年07月15日 政治
文章字数:844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熊芳)佛坪县瞄准耕地保护“把住红线,守住底线”工作定位,认真落实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坚决有效遏制新增违法用地事件发生。日前,该县荣获全省耕地保护“零违法”荣誉。
该县紧紧围绕耕地保护红线,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扛稳筑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织密耕地“监管网”,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耕地保护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田长制联席会议、责任区域分工、激励奖惩、日常巡田等相关制度。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耕地保护重点工作;建立《二级田长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以村组为单位的网格化监管机制。发挥好“四早”机制,制定《落实“四早”机制从严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和秦岭“两乱”执法监察工作机制》,逐级夯实自然资源执法和耕地保护责任,每季度召开自然资源执法工作研判会议,切实做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早预警。锚定目标抓落实,紧盯“三区三线”,下达佛坪县耕地保护目标控制数,全力抓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改。近三年来,全县耕地面积净增近千亩,增加比例位居全市前列。创新开展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消减存量,严控增量”专项行动,按照“八个一批”措施,全面摸底排查,建立问题清单,推行存量问题处置,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让耕地保护责任落地生根。
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县委、县政府领导先后在《中国自然资源报》等国家级媒体发表《佛坪: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田长就是田保姆》《提升土地资源效能,夯实强县富民根基》等署名文章,介绍佛坪耕地保护工作经验。结合“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宣传日活动,常态化做好送法下乡,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在全县营造保护耕地的良好舆论氛围。创新管控机制,制定《耕地保护工作实行分片包抓联系机制》,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包镇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进问题整改、业务指导和政策宣传。制定《耕地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信息员等办法,广开渠道,扩大信息来源,为自然资源管控提供有效途径。
该县紧紧围绕耕地保护红线,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扛稳筑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织密耕地“监管网”,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耕地保护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田长制联席会议、责任区域分工、激励奖惩、日常巡田等相关制度。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耕地保护重点工作;建立《二级田长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以村组为单位的网格化监管机制。发挥好“四早”机制,制定《落实“四早”机制从严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和秦岭“两乱”执法监察工作机制》,逐级夯实自然资源执法和耕地保护责任,每季度召开自然资源执法工作研判会议,切实做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早预警。锚定目标抓落实,紧盯“三区三线”,下达佛坪县耕地保护目标控制数,全力抓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改。近三年来,全县耕地面积净增近千亩,增加比例位居全市前列。创新开展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消减存量,严控增量”专项行动,按照“八个一批”措施,全面摸底排查,建立问题清单,推行存量问题处置,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让耕地保护责任落地生根。
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县委、县政府领导先后在《中国自然资源报》等国家级媒体发表《佛坪: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田长就是田保姆》《提升土地资源效能,夯实强县富民根基》等署名文章,介绍佛坪耕地保护工作经验。结合“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宣传日活动,常态化做好送法下乡,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在全县营造保护耕地的良好舆论氛围。创新管控机制,制定《耕地保护工作实行分片包抓联系机制》,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包镇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进问题整改、业务指导和政策宣传。制定《耕地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信息员等办法,广开渠道,扩大信息来源,为自然资源管控提供有效途径。